2月12日,上汽榮威宣布將于2022年3月1日起對旗下多款新能源車型價格進行上調,并且還表示,在此之前交付定金簽約購車的客戶,不受此次調價影響。至于原因,除了全球芯片短缺,導致的生產成本增高,補貼政策退坡給車企帶來的壓力同樣不容輕視。
事實上,并非只有上汽榮威選擇了上調價格來應對新能源市場變化,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年末以來零跑、特斯拉、廣汽埃安、哪吒、小鵬、極星、極氪、奇瑞新能源、飛凡汽車和上汽通用五菱等品牌都對旗下至少一款車型進行了價格調整。所以,面對漲價熱潮,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走勢將如何呢?
筆者認為,銷量上升勢頭依舊。首先,2022年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最后一年,大量新能源乘用車需求勢必會提前釋放。其次,疫情當前,價格浮動對消費者來說早已成為常態,特別是汽車行業。再加上,整體市場需求旺盛,因此價格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此外,筆者還認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發展將迎來拐點,除了銷量上的突破,因補貼政策退坡等因素,大部分企業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術創新上,與外資、合資品牌競爭的實力也會突飛猛進。
蠢蠢欲動
自今年2月份以來,這已經是第三家車企對外宣布要上調價格了。
2月1日大年初一,飛凡汽車正式宣布針對旗下MARVEL R和ER6兩款車系的部分車型售價進行調整,兩款車分別漲價1000元、2000元;2月7日,即節假日后上班的第一天,上汽通用五菱官方發布消息稱,五菱NanoEV的價格有所調整,全系漲價3000元,調整后售價區間為 5.28萬-6.28萬元。
而且,據筆者觀察,漲價熱潮在2021年的年底就開始蠢蠢欲動了。
比如2021年12月28日,零跑汽車旗下零跑T03售價進行了上調,2022款最低配車型較2021年車型漲價8000元,再比如2021年12月31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和Model Y的后輪驅動版售價分別上調1萬元和2.1萬元。
隨后,1月1日,哪吒汽車和廣汽埃安分別對旗下車型進行了提價,算是開啟了2022年新的一波漲價熱潮,其中,哪吒V、哪吒U Pro等車型價格有約2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漲幅,埃安LX漲價4000元,新款AION S Plus較2021款漲幅在7000元以上。
緊接著,1月11日,小鵬全系車型也上調了補貼后售價,其中,小鵬P7全系上漲4300-5900元,P5全系上漲4800-5400元,G3i全系上漲4800-5400元;1月21日,比亞迪汽車在官博中公布“有關車系調價的表明”,包含皇朝網和深海網幾款車型,價格上漲力度則為1000-7000元不一。
還有很多,例如極星2、極氪001、奇瑞新能源螞蟻系列等車型,筆者就不贅述了,總之,等等黨們這波可能得失望了。
導火線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高于上年8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4.2萬輛和291.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1.6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0.1萬輛和60.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4倍。
本以為,如此旺盛的市場需求會帶動一定的產能規模,從而使得生產成本持續下降,但誰曾想,現在情況恰恰相反,然而其原因和原材料價格波動息息相關。
據統計,與2020年年初相比,2021年主流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平均價格上漲了108.9%,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平均上漲了182.5%,鋰的早期價格只有3萬元/噸,現已漲到了33萬-34萬元/噸,漲幅高達10倍……
當然,原材料價格大幅度增漲只是調價前提,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才是最終的導火線。
2021年12月31日,國家財政部、國家工信部、國家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四單位協同公布了《關于2022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明確提出2022年新能源車補助標準在2021年基本上退坡30%,即“純電動續航里程在300-400km范圍里純電動車退補0.91萬元、純電續航里程大于400km的退補1.26萬元,插混(含增程式)退補0.48萬元”,并且確立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車補助停止。
技術蛻變
雖然,未來新能源汽車能不能繼續享受免征購置稅的政策我們不得而知,但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這一舉動,確實敲響了行業警鐘。
也正因如此,2022年很多車企都制定了宏偉的產銷提升目標,同時,也采取了相應的對應成本上漲、價格微調的措施。
比如,提升電池能量密度、降低百公里電耗等技術指標。因為長遠來講,國家對新能源車的扶持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正如2022年補貼技術指標沒有發生變化一樣,通過提升技術指標來獲得理想的補貼支持無疑是現階段最佳的突破口之一。
還有,改善電池供應商結構。事實上,電池的成本壓力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化解,車企完全可以通過提升電池性能、多元化選擇供應商等手段來解決?;蚴莿撔码姵丶夹g,因為目前超預期發展的4680電池依然有很大的成本下降空間。當然,還可以加大廢舊電池的規范回收利用。
所以,這就引申出了另一個問題——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拐點——技術蛻變。
因為在筆者看來,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是遲早的事,各個車企也都心知肚明,而國家為什么在這個時間節點要收縮扶持力度,其原因也很簡單,更多的是想讓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企業們直面殘酷的市場競爭,從而進一步倒逼企業,力求從產品設計、制造質量、性能配置、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全面提升,增強與外資、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